模拟法庭入课堂:淬炼中青年干部法治实践能力发表时间:2025-06-19 17:28 模拟法庭入课堂:淬炼中青年干部法治实践能力6月17日下午,一场生动的行政诉讼模拟法庭课程在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徐徐展开。此次教学活动以一起税务行政处罚的真实案例为背景,将庄严肃穆的法庭审理现场巧妙“搬入”党校课堂,课程分为模拟庭审、学员讨论及发言、总结提升三个环节。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了解掌握行政诉讼庭审程序。 本次模拟式课程以学员为主体,由学员分别扮演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等行政诉讼中的角色,亲身感受行政诉讼的全过程。模拟法庭严格按照真实的庭审程序进行,从宣读法庭纪律、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最后的评议宣判,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为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模拟法庭在宣判前的案件评议阶段增加小组讨论环节,学员分组对案件进行分析研讨并发表意见。学员发言结束后,法庭宣判揭晓“最终结果”。 整个过程中当事人情真意切、慷慨激昂,代理人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各方发言条理清晰、逐步还原案件事实。小组讨论气氛热烈见解频出。最后经过法官释法说理答疑解惑,模拟庭审圆满结束。 通过这种模拟式的学习方式,学员们不仅直观了解了行政诉讼的程序和法律适用,提高了应诉能力,还深刻理解了法律原则隐含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增强了法治意识。学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此次“庭审”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履职能力。 学习感言: 这起看似简单的税务处罚案,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需要融入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严格的执法程序是法治的骨架,而执法的温度则是法治的血肉;程序正义保障了权利的底限,实质公平则提升了法律的认同感;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运用,体现的是执法者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在今后执勤执法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法律规则,更要学会在个案中平衡“法理”与“情理”,让法治真正成为连接国家、社会与公民的桥梁——既维护秩序,也传递善意;既坚守底线,也温暖人心。 ——郭凯 中青班学员 市公安特警支队二大队教导员 模拟法庭课程这种授课方式非常新颖,能够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我此次非常荣幸扮演被告一角,沉浸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行政处罚中的过罚相当原则入脑入心,比以往理解更加深刻。我作为邢台市城管支队的一名普通干部,本身就工作在执法一线,通过此次模拟法庭课程,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做出合理公正的处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任继康 中青班学员 邢台市城管支队四大队 今天,市委党校采用模拟教学的方式,用一个鲜活案例加深了大家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五个组学员也就案例本身进行了精彩分析,体会很深。现结合实际,在另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一方面,各级行政机关应不断加强法治观念,提升工作业务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减少群众对政府公平公正的质疑,杜绝任性用权,以实际行动维护政府权威性。另一方面,基层法院在配备更多有生力量同时,应当在党委领导下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比如该案例诉讼标的不高、事实清楚,亦可采取先行调解、多元化解的方式解决双方矛盾,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做到更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张侃 中青班学员 威县常庄镇党委书记 供稿:法学教研室 戎远心 编辑/校对:殷鹏 审核:陈卫波 |